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

《姊妹》-- 凱瑟琳.史托基特


誰在我們之間劃下一道分界線?



太忙了吧?!這本書,看了好久好久,今天,終於把它讀完了。感動。。

必須說,一開始的時候節奏似乎有點緩慢,並沒有吸引到我想馬上讀完它。。所以也就慢慢慢慢的一點一點讀著。。但當一進入故事核心之後,這本書的情節就真實生動了起來,故事也變得複雜豐富了。。我也不禁開始為主人翁們擔心緊張起來。。

在那麼不公平的年代,有那麼一群人願意挺身而出,冒著種種的危險,說出自己的故事,只為了或許能夠讓這樣不公平的境況有一點點的改變(也清楚或許什麼也不會改變)。。只想,讓世人傾聽她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與情感。。勇敢的她們讓我由衷欽佩。

故事主要通過史基特,愛比琳還有米妮的角度交叉發展。。而她們之間的情誼真摯也很動人。。

最後的結果有好有壞。。而結尾部分結束的很突然,感覺自己好多事情還沒搞清楚,愛比琳,幫傭們。。。

但轉念一想,也對,故事永遠不會結束。。每個結束的故事也都會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,不管那個結束是好還是壞。。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明天還會有什麼在等著我們。。還會發生些什么樣的事。。而故事裡面的主人翁們也是一樣的,她們也還是要去面對未知的一切。。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充滿變數嗎? 

“一個人真的好多妳不知道的地方。我不知道,如果當初我曾努力一點,對她好一點,是不是能讓她的日子好過一點。而這不就是這本書的重點嗎?讓女人們了解,我們只是兩個人。我倆之間並沒有那麼多不同。遠遠不如我們想像中的不同。”

有時候,對別人釋放的一點點善意,也許就會是別人獲得力量的瞬間。。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,我們以為的那個小小善意或是自以為沒什麼的惡意,對別人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或改變。。所以,永遠不要惡意的對待一個人。。

“什麼界線,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。可其實根本沒這回事。”

人與人之間不管白人黑人,富人窮人,人人平等。很簡單的道理,可有時我們還是會存在這樣的盲點。。要記得永遠不要為事情妄自定下不存在的所謂“界線”。

感受我也不太會說,看完後就覺得有很多地方很值得深思。。。

而最後最後的時候,看到這一段,還是流淚了。。

那是愛比琳在離開小女娃梅茉莉的時候要她牢牢記住的一句話:

“妳很善良,妳很聰明,妳很重要。”


末端,附上本書的內容簡介:

       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。23歲白人女孩史基特剛從大學畢業返鄉,她夢想成為作家,但她的母親認為一椿好婚事才是女人的依歸。史基特從小由女傭帶大,女傭是她傾訴心事的好朋友,然而這次回來女傭也失蹤了,沒有人知道去向。

    機靈能幹,內斂沉著,曾帶大十七個白人小孩的53歲黑傭愛比琳,在兒子兩年前因雇主疏忽而意外死亡後,她的內心世界起了變化,她在史基特的朋友李佛太太家當幫傭,照顧兩歲的小女孩。

  黑傭米妮,是愛比琳最好的朋友,矮小肥胖,廚藝了得,除了一身潑辣性格使她時常丟工作,一直到鎮上新來一戶人家才讓她找到幫傭之職。新來的漂亮女主人對待米妮如同姊妹,只是女主人看似心事重重還行跡可疑,鎮上的其他女士也不歡迎她。

  某日,史基特的朋友希莉起草一份衛生計畫,她恐於黑人身上帶有病毒,建議為幫傭另蓋廁所。對此感到不平的史基特,決意著手一個謂為大膽的寫作計畫:採訪黑傭在白人家庭的工作甘苦,並寫成一本書……

  愛比琳、米妮,和善良的史基特、接二連三的黑人遭虐事件,以及一個「幫傭專用廁所」事件,使得這些女人在保守的60年代不分黑白地首次相聚:黑傭訴說人生,白女孩記錄並改造故事。像發動寧靜革命,也像是拋磚引玉,有越來越多黑傭透過她們願意說出故事,在膚色黑白分明、道德黑白卻模稜兩可的年代,她們的相遇是民權運動發生前黑與白間搭起的最初橋梁。或許是真的,不管有多麼危險,「這本書」真能順利出版,讓她們的聲音被世人聽見…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*•.¸¸.•*´¨`*•.¸¸.•* 回應一下吧~ ^^ .¸¸.•*´¨`*•.¸¸.•*´¨